长安~~ 坐标113 191
长安城,坐标(X 131,Y 191)
过去家里的灶台正上方就是灶王爷的居室。现在就只能放在厨房了,找个高点儿的地界儿供着就行了。
灶王是一家之主,吃什么就供什么,重在心诚!
灶王爷可是年节敬奉的神明中最露脸的一尊,祭灶的风俗很早就有了,是先民对火、灶的感激、 崇敬之情的表达。在传说中,黄帝、炎帝、祝融都是灶神。后世流行的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长得象个美女。他有一个叫“卿忌”的夫人,有六个都叫“察洽”的女儿,还有好几位兵将。他除职掌灶火之外,还要考察人间的所作所为,上告天帝。人们还用酒糟、饴糖、粘糕等“贿赂”灶神,同时还喃喃祷祝,求他上天讲好话。这个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不过时间是在腊月二十四,祭食也简化成了“灶糖灶饼”,可是你要是留心的话,一定还会听到奶奶、妈妈在叮嘱灶王:上天说好话,不好的可别说……到了黄河北岸变双座儿啦,有灶王奶奶啦。从哪儿分界呢?以济南洛口桥为界。我细这么一琢磨,敢情灶王爷是过了黄河才结的婚!到了黄河北边儿,灶王龛儿上人多啦。不但有灶王奶奶,两边儿还有俩小童儿,一人儿捧着一个小罐儿,罐儿上写着字儿,一个写“善”,一个写“恶”,这叫善恶罐儿。前边儿还有些零碎儿,这边儿画条狗,那边儿画只鸡。这是什么意思呢?“犬守夜,鸡司晨”嘛。就是说,灶王爷有休息的时候,一早一晚儿让鸡跟狗替他值会儿班儿!这家儿,每天干了些什么,灶王爷全部记下来,办好事儿,写一条儿,放善罐儿里头;办了坏事儿,写一条儿,放恶罐儿里头,要是坏事儿干得太多了,恶罐儿就装满啦。您听有这么句话“恶贯满盈”,哎,八成儿就是从这儿留下的!这灶王爷专门记录人间善、恶,到时候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什么时候上天汇报呢?旧历腊月二十三,老百姓管这天叫小年。小年,小年,就是“小”结这一“年”!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百度搜去
以下则提供大型供奉灶王爷的方法。首先提到的即是所需的供品:香(九柱),烟(一盒),菜(九碗,冷热荤素均可,九种菜或一锅菜分九碗均可),馒头(九个),筷子(九双),黄表(三十份),元宝(三十锭),三寸宽红布(一块,按头帘拉下,上用红笔写字),铁盆(一个)。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摆放供品。九碗菜,菜上放九个馒头。馒头上用赤色或朱砂点红点,红点上插红旗,注意红旗的形状。筷子大头朝神仙,小头朝自己,依次摆在碗旁边。第二:敬烟和敬香。烟和香均用灶火点燃。燃尽时续烟不续香,香灭则供奉完毕,敬香过程中嘴里念吉利话或者祷告。第三:烧供物。按敬烟次数烧供物,每次三支烟,通常一柱香内敬四次烟,但也看香的长短而定。第一次,观烟。注意观察是否吸烟蒂。同时烧红布。 第二次,烧红旗。 第三次,烧黄表和元宝(烟蒂吸到一半时即可烧,不吸烟蒂不用烧)注意:是否吸烟蒂是关键,寓意着灶神是否请来;供奉完毕,供品必须家人吃掉;茶和酒水洒向窗外敬土地;香不尽请一直续烟。
在厨房里装修一个类似电视墙一样的空间,中间贴灶王爷 ,两边贴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有一个张郎,不好好种地,出门去做生意,一去之后音信杳然。家里的生活重担落到了他的妻子 丁香身上。丁香拼命地干活养家,并滨葬了先后去世的公婆。有一天,成了富翁的张郎回家来,休了 丁香,娶了海棠。老牛(或老马)拉着车,毫无目的地把丁香拉到山中一间茅屋前,停下脚步不再向前 走了。这地方就是丁香的归宿。这家里老婆婆和靠砍柴为生的青年相依为命,收留了她,她与青年 成婚。后来他们成了富家。过了多年,突然有一个讨饭的来到门下讨吃,丁香发现他就是拋弃了自 己的前夫张郎。张郎从前妻递给他的面条里吃出了他们结婚时的簪子和荷叶首饰,知道这个女人便 是被他休掉的妻子,于是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灶火塘里给憋死了。张郎死后,大庙不留,小庙不收, 魂魄到处游荡。玉皇大帝下界视察,恰遇张郎,由于他们同姓,便封了他个灶王官的名号。
你可以到济南市英雄山文化市场上去看一看,那个地方应该有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