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将会被传承,改良的汉服将会一直存在,但是以改良汉服命名的服装将不会长久。因为改良的汉服既不是正统的古装,又不是正统的现代装,它处于一种不古不今、不上不下、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达,所以改良汉服的名称只是一个过渡。中国必须有自己主流的现代化民族服装,而这个主流的中华服饰其主要名称将只有一个,那就是华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民族自信的提高,汉服会像日本的和服一样,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种聚会和礼仪的场合。汉服将会被很好的继承,这个从各地愈演愈烈的汉服热就能看出端倪。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传统服饰继承的问题,而是现代的中华民族服饰根本就不存在的问题。这严重的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并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做了不懈的努力,在这些人当中,其中就包括了我。所以回答这个问题,也包含了我多年来的研究。“ 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因此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甚至远古,中国人的服饰与其它国家相比就已经是明显的精美和华丽了,而且,古代中国服装的成熟期进入的非常早,因此,“华”才可能成为被普遍公认的中国的简称和代称。在历史上,“衣冠上国”的地位一直是使中华民族产生民族认同、民族自觉和民族自信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这种自信使其极难被同化,所以同化汉民族必须先令其放弃其固有的服装系统才有可能实现。直到近代,清政府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削发易服”的政策,才使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人近乎顽固的中华服饰情结得以终结,这当然是让人痛心的,因为灿烂的中华服饰文化被“断代”了。满清入主中原的初期,其政策基本都是学习并适应于中原文化和民情的绥靖政策,唯有 “削发易服”是主要的强制政策,其具体体现是——在文化上,是满适应汉;而在服饰上,则必须汉适应满,强制让一个先进的服饰系统适应一个相对落后的服饰系统,其目的正是为了消除这种主体民族建立在优秀的服饰文化上的民族自觉和民族自信以利于长期统治。这种强制服饰政策引发了惨烈的抗争,表明了人民对延续了几千年的灿烂服饰文化的难以割舍。在近代300多年期间,我们曾担心中华服饰文化会就此消逝、沉沦,但到了今天,我们发现是多虑了。汉服又以异常的特别热了起来,各个朝代的制式、工艺又被挖掘了出来,于是传统服饰的研究、整理也就成了不是问题的自然。但是,现代的中华服饰倒成了一个大问题。因为近代工业革命等原因,传统服饰的材料工艺甚至结构都已经不合时宜了,如何尽量保留传统服饰的特征,又能使其适应现代化生活,以此来一个现代化的中华服饰系统,这是我们现在面临一个主要课题。今天,还有很多人抱着“祖宗之法不可变,先人之衣不可改”的想法,而这种态度对中华服饰文化的复兴却是有害的。诚然,做为一个个体的中国人,任何人都有权利躺在昔日的辉煌里孤芳自赏、不思改变,但是如果整个社会也这样想的话,就会造成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会又一次错失占领文明高点的机会。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华民族中的各个族裔已经形成一个整体,与她竞争的,已经永远不再是自已的左手和右手,而是以大洲、大洋为单位的整个外来文明。一个能保留并强化自已的文明优势,同时又毫无障碍的吸收外来的优势文明的民族才是伟大的。对于立足当代同时又面向未来的中华服饰系统,一方面不能拘泥于类似于立领、盘扣这样的小情趣中不能自拨,另一方面,更不能一概将现代的服饰元素和服饰语言做为忌讳。人类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再到未来的社会,有一些服饰风格的发展趋向是共同的,例如更加方便、更加简洁、更加实用等等,我们的工业水平和科技水平如果比别的国家领先一步的话也大概率的会这么发展,所以现代甚至未来的风格不是我们在探讨当代的中华服饰系统所应该避讳的。我们要抓住并弘扬民族服饰的核心结构优势,而在具体款式、花色等元素上,则打破一切障碍。将中国五千年来无比丰富而灿烂的中华服饰系统的固化于立领和盘扣是一种严重的作茧自缚,它使一个巨系统降格成一个单调和小众的门类,同时也导致中华服饰系统变成了人类服饰系统的一个可有可无的配角和附庸,是可笑又可悲的。 历史上,所有落后民族对先进民族的反超,无一不是建立在对先进文化的吸收上的,而先进的民族如果固执、守旧而不自新,则再先进的文明也必将走向没落。在现代社会里,你服装的便利性、功能性、普及性、经典性等不明显优于其它民族的服装,你在时尚上就永远不可能影响甚至引领世界。你不去包容世界,那么世界也同样不会包容你,固步自封往往面临着被遗忘和抛弃的命运,不再生长的植物必定会枯萎和死亡。“苟日新,日日新”,所以,每一个负责任的炎黄子孙对于中华民族灿烂的服饰文化,只有生生不息的创新,才有可能让灿烂的传统活在当下,并影响未来。如果中国在服饰文化没有断层的朝代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我们今天的服饰系统会怎样呢? 可以料想,一定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一如西方在工业革命前后服饰系统的巨大变化一样:一定也会适应新材料,适应新的工业化生产,适应现代化的生活节奏。也会更简洁,方便,实用,富有科技感。这是在人类服装史中不可逆转的。所以中国未来的服饰系统,在追求民族个性的同时,一定是与现代化、工业化、科技化不相矛盾的。复兴民族服饰文化,一定不是原封不动的把古代服装搬出来,而是挖掘民族服饰的核心优点与特征,结合当代的生产生活现实加以融会贯通,打造一个根植于伟统,同时又能够适应现代化直至可以引领现代化的服饰系统。这才是中国当代的服装研究者最应该做的。一个民族的形象,以正装为主体。辛亥革命以来,出于反帝反封建和救亡图存的需要,加之三百余年间清政府强令削发易服给汉民族带来的强烈心理创伤仍未消除,所以以长袍、马褂等为代表的清代服饰被比较彻底的废除了,而原来丰富而华美的以汉民族服饰为代表的中华服饰因为年代久远及穿着不便等原因至今也没有在主流着装上大量体现。中国的正装,在民国时期被象征着先进文化的西服及象征着革命的由日本学生装改良后的中山装所取代。所以,中国现代正装,西服居于主导地位,中山装次之,而中华立领和唐装,仅仅是在领子和扣子等局部增强了少许中式装饰元素的中山装的变种,所以也没能传承中华服饰的本质特征。中国虽然有着足以傲岸于世界的几千年丰富灿烂的服饰文明,但在代表着国家形象的当代主体服装上已经基本没有了中华服饰的语言。以服装所打造的人的外在形象对人的心理是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的,而正装则更会决定性的影响人内心的文化崇尚。如果说在清末民初,西服对中国反帝反封建、移风易俗还是有进步意义的话,那么在中国完整的学习了西方之后又将恢复几千年来的一直延续的文化主导地位的当代,西服的强势地位不动摇对中华文化的复兴是极其不利的,必须改变之。 如果未来的中国,放眼望去在重要场合人们的正装还都是西服,在人的从众心理作用下,大多数人仍会自觉不自觉的将自已融入到西方文化体系,而主动放弃中国人对自身灿烂文化认同,这样的话,即使中国重新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我们也只能继续做西方文化的附庸,而任由西方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对我们继续保持着优越感。所以说,正装不民族化,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就无从谈起,国家的真正强大也无从谈起。中美贸易战只是开始,东西方文明的对决已拉开序幕,中华服饰的主流化关乎这场斗争的士气和信心。历史的重任在肩,已时不我待。开启一个新时代的风气,需从服装始。例如,孙中山在发起革命伊始,就首先创立了中山装,它使得民风一新,进而让革命意识成为社会的主流。同理,今天中华文化的复兴,也需从华服复兴始。 所以,汉服必将被继承,西方服饰系统的垄断必将被打破,华服必将成为中华服饰的主流。而改良汉服的称谓,作为一个过渡阶段的过渡名词,将会逐渐被淡化甚至淡忘,中华服饰的未来,必在华服。 ","
我相信随着民族自豪感,人民的自信心和国家的日益繁荣富强.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重视。取其精华去其糟糠的 汉服。在国内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的大环境下。一定会走向世界!","
自从宫廷剧风靡以后,人们都逐渐喜欢上了年代服装混搭,尤其是汉服,汉服是最能体现中华服饰文化的一类服装。随着汉服文化的兴起,越来越人多的人喜欢穿中国风的汉服出门但是在这之前。人们穿的汉服都很像韩版,但是今年改良汉服才是流行趋势,新款的汉服,可以说是国色天香,元素淡雅。我比较推荐的一款汉服是中国风的复古改良日常汉服连衣裙的设计,略带园林设计非常贴合脖颈的线条,显得脖子非常优雅修长,再加上a字裙的设计收腰显瘦,用非常妖娆的细腰展现,中国风女性的魅力。还有就是改良的汉服女夏学生日常宋代风格的服装。上身是中国风的日常吊带短款浅蓝色上衣,再配上粉色的短裙或长裙,自带飘逸的感觉,整体修身版设计凸显艺术感。还有一款是带有中国风刺绣的短裙套装。并且上身还带有绣花交襟,短裙也是双层的,这款服装既有复古中国风元素,也有时尚潮流元素,因为它的短裙看起来让人修身显瘦,也可以将女性的端庄温婉,还有俏皮可爱,大气优雅的气质体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文艺感十足的细节感,摩登感强烈的细节感,无形间演绎出高大上的气场。其实汉服也能很时尚,掌握汉服的搭配技巧之后就会很简单了,如果你不是很擅长汉服的色彩搭配,可以参考日常穿着时经常穿的颜色,然后在汉服商家那里成套购买就可以了。
梳个古代的发型,然后穿一身简单的汉服,如果有木屐就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