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赋税制度起源甚早,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进一步肯定和发展了已往的赋税制度。 公元前216年,颁布“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令地主和有地农民自报占有土地数,按定制缴纳赋税。一、中国有史以来,秦朝的赋税最重。《汉书·食货志上》记载:“收泰半之赋。”颜师古注:“泰半,三分取其二。”也就是三分之二。二、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1、田租:“什一之税”,分为谷粟和刍藁(饲养牲畜的干草)两项,一般交10石。2、口赋:计口出钱,具体钱数已无资料可考,汉朝的口赋为120钱,秦朝当不少于此数。3、杂赋:各色名目的临时征派,交什么不一定。秦朝的暴政在中国历史上是大名鼎鼎的,税收额度高达三分之二!正是因为沉重的苛捐杂税,迫使百姓全部起来反抗,秦朝短短二世而亡。历朝历代的赋税:1、两汉(不超过8%)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是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文景之治时实行三十税一,东汉光武帝把田租恢复到三十税一。2、唐、宋(不足7%)到了唐朝,赋税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始实行租庸调制。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前提的,均田制规定每个成丁的农民都受田一百亩,因此国家征收租庸调时只问丁身,不问财产。 宋仍沿袭唐两税法,王安石实行方田均税清丈土地,符合公平税负原则。两税税率以每亩1斗为基准,约为十五税一。3、元(不足7%)元朝统治时期,在中国北方与南方实行不同的赋税制度,北方仿行唐租庸调法,江南仿唐两税法。4、明(不足4%)明代的税赋是历史上最低的,大约四十税一,三十税一。 明代中期张居正主张推行”一条鞭法”的赋役改革,这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但没能彻底实行。(实物地租为主逐渐趋向于以货币地租为主)5、清(不足7%)清初则继承明制,继续实行一条鞭法,但丁银和田赋仍是两个税目。雍正年间,实行“摊丁入亩”。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税总额,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第二步实行地丁合一,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摊丁入亩”的实行完成了赋役合并,取消了征税的双重标准。人头税基本废除。","
明制汉服专指明朝时期的汉服。明太祖朱元璋根据汉族的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而这个服饰制服就是明制汉服,明制汉服发展至中后期更出现了前代未见的形制款式如立领,以及于一件衣服的显眼处大量使用钮扣。至清朝期间逐渐被禁止,但仍有少数款式和特征流传至今。近代至现代朝鲜族、琉球族、京族的民族服饰(韩服、琉装、越服)亦深受明朝服饰影响。","
汉服(分朝代特点的介绍包括各代衣,冠,发式,面饰,鞋,饰物的介绍,及用以推广的基本种类和结构样式的介绍)汉服是包括衣,冠,发式,面饰,鞋,饰物等共同组合的整体的礼仪系统,而并非仅仅是一件衣服。汉服可以分为官服和民服,官服又可分为礼服和常服,民服也可分为礼服和常服。另外还有戎装,是武官武士在打仗时穿的,由于它自成体系,而又和汉服复兴关系不大,所以,在此暂不讨论。 首先说明一点历史上的汉服与现在电视上的相比 第一 在颜色搭配上很清雅简洁大方 颜色常用的就那么几种 没电视上那般华丽艳俗(当然主要指明代汉服风格) 第二 是在花纹纹饰上 真正的汉服都有一套固定的纹样 每种纹样都有些意义(尤其是汉代)没电视上那么杂乱无章 画神的画鬼甚至连写字儿的都有 第三就是电视上很多款式历史上并不存在 什么高耸的欧式立领等等。 第四点就是虽然历代汉服表面给人感觉好象很复杂但其实每件衣服都能归在以下这几大类里 看上去复杂有时只是这几种相互搭配的较丰富而已但源头其实是不变的 就好象一种公式 好几种解法一样 而电视服装不仅杂乱的多 连起码的几大要素都没沾上边 因此只能让人越看越糊涂 越觉得复杂 其实关键是普遍人没有“我们也有民族服装这一概念”所以肆无忌惮的乱设计异想天开而要成为民族服装 则必须要有体系 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其实历史上汉服还是很成体系的 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小枝小节改改也没什么 如果连最基本的几种样式都背离的话那还是别叫汉服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明代是中国历代汉服的大杂烩时期。女装方面,明朝流行款式有袄裙、衫裙、披风褙子,又有之前朝代的齐腰襦裙,对襟襦裙等;男装方面,既有先秦的衣裳,又有仿秦汉的各式明制深衣,有传承隋唐宋的圆领袍,又有明朝特色的道袍,直身,直裰等通裁制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