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落款章尺寸没有统一的规定,根据书写者自己的喜好决定,一般与落款字型的大小相适宜,为落款字型的60-80%,纸的大小无关。所以书法家和画家都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图章备用。书法落款章注意点:(1)落款时印章不要离落款字太近,一般间隔一个印章的距离,若盖两个章,那第二个章离第一个章也是一个印章的距离。(2)印章的大小以作品的大小而定,不能太大亦不能过小,过小起不到平稳作品的作用,过大了不仅破坏了平衡而且有点喧宾夺主了。一般情况下,三尺整宣用两公分的印章,四尺的整宣用2.5公分的,六尺和八尺的整宣一般用三公分的印章,所以要准备好几枚印章的。(3)盖印时一定要端正,更不能盖反了,刚开始不熟练可以做一个“印规”,做一个直角形的东西,用来卡位。","
一、怎样落款? 落款又叫题款,是正文以外的交待性文字。它虽在作品中处于“配角”地位,但可对正文起说明、发挥、补救、点睛的作用。所以,初学者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 落款有单款和双款之分。单款是指落上书写者的姓名(或字、号)、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及地点等。位置在正文之后。双款是将书者和受书者的姓名都写上。受书者姓名叫“上款”,书者姓名叫“下款”。有时上、下款连在一起写,写在正文末尾,受书者姓名(上款)在前,书者姓名(下款)在后;有时分开写,上款在正文前,下款在正文后(对联上款在上联右上方,下款在下联左下方)。馈赠某人的,上款常用“××先生(老师、同志)雅正(教正、斧正、正之、嘱书、惠存、存念)”等。一般只写名不写姓,以示尊敬和亲近。多数作品一般只有单款。落款应根据所留地方而灵活变化,或增或减。应注意五点:(1)字大款小。落款的字应比正文的字小些。(2)高低适中。落款高低部位要适中,上部应比正文略低一些,下部要短于正文,不要与正文底部平齐,更不能超出正文。总体说宁高不要低。(3)距离恰当。款文与正文的距离同正文本身行距相当,不要把款文与正文的距离拉得太开或靠得过紧。太开,会产生松散隔裂的感觉;太近会显得局促闷塞。(4)字古款今。落款的字从汉字发展上讲,要比主体的字时代近一些。一般说,篆、隶书落款可用楷、行、草书;楷书落款可用行、草书;行书落款可用草书、行书。(5)留有印位。落款应给盖印留有一定地方。盖印后不应低于正文。二、怎样用印 印章是书法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白纸、黑字、红印,色彩对比强烈。它不但具有装饰和衬托作用,而且能起到调节疏密,补救虚实,消除平板,稳定平衡等重要作用。此外,图章本身有多种形状,有粗细巧拙等多种风格,与墨字配合,可以丰富书法作品的形式。印若用得好,会给书法作品锦上添花。印的字体以篆为主。分阴文(白字)和阳文(红字),有的印章上兼用阴文和阳文。一般一方印上用一体。两块印用在一幅作品上,也是一阴文、一阳文的参差错开,以变化为丰富。印的形状有方、长方、圆、长圆、椭圆和不规则的自然形状(随形章)。印章分“名章”和“闲章”两类。名章即作者的姓名、笔名、字号等,又称“名号印”。一般盖在下款的下面或左侧,可盖一方,也可盖一对,一方白文,一方朱文。或一为姓名印,一为字号印;或一印有姓无名,一印有名无姓。不可两方都有姓氏。闲章内容多为格言、警句、年代、个人主张、一句话、两句诗等。如“变则生新”、“学海无涯”、“师古不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等。闲章不“闲”,它与正文有着内容上的有机联系,体现了书者的思想、情操、人格和艺术见解,也为读者理解书法作品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盖在右上角起首处正文第一、二字之间稍偏右处的,叫“起首章”,也叫“引首章”。盖在作品右下角略高处(有时也盖在上方左右角),叫“压角章”或“押角印”。原则是占“角”。押角印与名号印不要盖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盖在正文右边中部的叫“腰章”。 用印要注意:(1)大小相宜。作品小,印要小而精巧,作品大,印可稍大。(2)不可过多。一幅作品一二方印即可。一般说来,“印不过三”是一个规则,再多则喧宾夺主。(3)印位恰当。盖印上方必须低于正文,下方必须高于正文。用印只有得当,才能使作品锦上添花。若用印不当,会破坏作品的艺术美感。","
有 法律作用 以及可以不用写名字啦~
自古以来,印章就有两大类功能:一是象征功能,另一是证明功能。前者用于象征权力和等级,后者则用来证明身份和行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印章的象征功能逐渐弱化,而印章的证明功能则成为主要功能。当然,印章的象征功能还依然存在,如在印章管理制度中,规定某一部门或等级的印章直径大小;尽管盖章不过是代替签名,但其中却包含着比签名更为“郑重其事”的象征意味.